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产品知识

UPS电源如何根据负载类型选择电池?
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| 来源:本站

选择UPS电池的核心逻辑是:根据负载的功率、备用时间需求确定电池容量,根据负载的冲击特性和UPS类型匹配电池类型,二者结合才能实现稳定供电。

 

1. 第一步:按核心需求算“容量”(Ah)

 

容量是电池的“储电量”,直接决定备用时间,需通过负载功率反向计算,关键看两个参数:

 

- 负载功率(P):即所有设备的总功率(单位:kW),需考虑设备启动时的冲击电流(如电机类负载需留1.2-1.5倍余量)。

- 备用时间(T):需UPS持续供电的分钟/小时数(如1小时、4小时)。

 

计算逻辑:先将负载功率换算为UPS的“视在功率”(有功功率÷功率因数,UPS功率因数通常取0.8),再结合备用时间,通过电池放电率曲线(不同放电时间对应不同容量系数)算出所需电池容量(Ah)。

例:1kW负载需备用1小时,UPS功率因数0.8,则视在功率为1.25kVA,若电池组电压为48V,放电系数取0.9,计算得容量约31Ah,实际选38Ah或50Ah以留冗余。

 

2. 第二步:按负载特性选“类型”

 

不同负载对电池的充放电速度、稳定性要求不同,需匹配对应的电池技术:

 

- 阀控式密封铅酸电池(VRLA):最主流选择,分为两类:

- 胶体电池:耐低温(-20℃可放电)、循环寿命长(800-1200次),适合长期浮充、频繁停电或低温环境(如户外基站、北方实验室)。

- AGM电池:放电电流大、内阻小,适合短时间高功率放电(如服务器机房、精密仪器,需15分钟内快速切换或带电机类负载)。

- 锂电池(Li-ion):能量密度高(体积仅铅酸的1/3)、循环寿命超3000次,适合空间有限、追求长寿命的场景(如小型数据中心、边缘计算节点),但需注意与UPS的BMS(电池管理系统)兼容。

- 镍镉电池(Ni-Cd):耐过充过放,但含重金属、污染大,已逐步被淘汰,仅在极端恶劣环境(如高温高湿工业场景)少量使用。

 

3. 关键注意点

 

- 电池组电压匹配:UPS主机有固定的电池组电压要求(如12V、24V、48V、192V),需通过“单节电池电压×数量”凑出对应电压(如48V组需4节12V电池串联)。

- 避免“小马拉大车”:负载功率超过电池额定放电功率会导致电池鼓包、寿命骤减,电机、水泵等感性负载需重点关注。

 


返回